空气预热器产生二次燃烧的预防措施
从以往事故的发生规律可以看出:二次燃烧多发生在锅炉频繁启停和负荷长期偏低或严重超高阶段,防止锅炉空气预热器二次燃烧的主要措施是防止可燃物的沉积和着火初期的正确处理。
1.运行规程中应明确炉前燃油和雾化蒸汽的压力、温度以及烟气和空气进出口温度等监控点参数,发现异常应及时采取措施处理。当烟气温度超过设定值时,应联锁或手动停炉。
2.锅炉在燃用渣油或重油以及在投油枪、负荷偏低运行阶段,尤其应注意油的完全燃烧,根据燃料性质、锅炉尾部过剩。:含量或过剩空气系数及火焰的分布和颜色调整好燃烧工况,保持雾化状态。对存在漏油、雾化不良的油嘴应及时予以更换。
3.当燃料有较大变化、锅炉在低于25%额定负荷下长时间运行、回转式空气预热器烟气侧压差增加、烟囱连续冒黑烟以及停炉前,应缩短吹灰周期或手动增加吹灰次数,以减少可燃物沉积,必要时可停炉用水冲洗。
4.停炉后风机应继续运转,当烟气进口温度降至150'C以下时方能停止空气预热器运行。若发现温度有急剧上升现象,须立即做好灭火准备。
5.空气预热器出入口烟/风挡板,应能关闭严密。
6.在空气预热器的空气及烟气侧设蒸汽或喷水灭火装置,空气预热器供应商,需要时利用吹灰蒸汽管或专用消防蒸汽将烟道内充满蒸汽进行隔绝空气式消防灭火。严重时也可投入消防水进行灭火。
7.建议在尽量靠近预热器转子处加装预热器压降测点和空气预热器烟气出口温度测点,以便更好地反映空气预热器的实际运行状况。
8.加强操作人员的技术规程培训和责任心的培养对异常现象的判断和处理能力。
锅炉的发展状况
火力发电是我国主要的发电方式,电站锅炉作为火力电站的三大主机设备之一,伴随着我国火电行业的发展而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环保节能成为中国电力工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火电行业在“上大压小”的政策导向下积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关闭大批能效低、污染重的小火电机组,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国内火电设备的更新换代。
《2013-2017年中国锅炉制造行业产销需求预测与转型升级分析报告》[2]显示,至2010年底,单机容量30万千瓦及以上火电机组占全部火电机组容量的60%以上。火电行业的“上大压小”也推动了电站锅炉向高参数、大容量方向发展。此外,循环流化床、IGCC等清洁煤技术逐渐成熟,应用也日益广泛,从而推动了CFB锅炉与IGCC气化炉的发展。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形成三大电站设备制造基地,上海电气、哈动力、东方电气三大集团各自独立形成大规模成套电站设备研发制造能力,是国内电站设备制造梯队;也是国内锅炉制造梯队。单从产量上看,三大电站锅炉制造企业已经占据国内电站锅炉产品市场份额的60%。
1、空气预热器动静部分无摩擦、撞击等异常现象,搪瓷管标准,无密封装置漏风现象。
2、正常运行中,每班吹灰一次。启动中,使用辅助蒸汽对空气预热器进行连续吹灰,就地观察空气预热器内部无燃烧情况,无油污或灰碳沉积,空气预热器加工,搪瓷管厂家,北京空气预热器,直至全退油枪。
3、检查空气预热器驱动电机的电流在正常范围内且稳定,空气预热器厂家地址,若电流异常摆动,应立即采取降烟温或其他措施。
4、监视空气预热器的烟气和空气进出口温度、阻力的变化,如发现温度或阻力异常,应及时就地检查空气预热器的运行情况。
5、空气预热器上下轴承油位及油质正常,冷却水畅通、冷却水管路无渗漏现象,轴承温度<70℃,搪瓷管,当温度达到规定数值时油泵应联锁启动,确保油系统无泄漏发生。
6、应维持空气预热器冷端温度水平高于烟气温度,保证空气预热器“冷端综合温度”(烟气出口温度+空气入口温度)不低于145℃,必要时投入暖风器运行。
7、检查压缩空气系统正常,压力合格马达转动的低压头为0.3MPa。
8、检查预热器灭火及冲洗水压力正常保证随时可用。
9、检查空气预热器热点探测装置工作正常无报警信号。
10、检查转子测速报警装置工作正常。